-

這些理由都不用思考,人家薑三夫人信手拈來。隨便一條,都是他們要跟著姑爺閨女一起的。

薑三老爺瞬間就被說服了,還是他見識窄,以後他要同姑爺學,萬事都該同內眷商量纔對:“那倒也是,親家不在了,我當嶽父的若是不照看孩子一些,將來我拿什麼臉麵去見周兄。”

所以人家夫妻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,要跟著姑爺。而且還找了這麼一個足夠說服自己的理由。

左右薑三老爺成日裡都是遊學狀態,去到哪裡都一樣的。

薑三夫人見夫君上道,還笑眯眯的暢想了一下:“到時候,你就在縣衙邊上開個書院,是不是你夢寐以求的。”

薑三老爺聽的興奮,還是夫人瞭解他:“大善,大善,還是夫人懂我。”

薑三夫人主要是為了把人拴在身邊,餘下的,隻要薑三老爺高興就好。

薑三夫人:“不能說了,我感覺怎麼還嚮往著出去了呢。”

薑三老爺想的更美:“最好姑爺三年到任,就換一個地方,當真是美妙,到時候咱們再編一本遊記。”

薑三夫人瞧著薑三老爺的模樣,提醒了一句:“你可莫要為了這個,就攢對姑爺不留在京城,這都是冇有辦法的事情,咱們小外孫還是要長見識呢。”

薑三老爺:“夫人放心,我心裡有數,哪個重要還是明白的,不過夫人你放心,即便是留在京城,三五年而已,咱們的夢想總能實現的,跟著姑爺走一半的地方,以後跟著兒子身邊再走另一半的地方,這大好山河咱們就都走了一遍。”

越說越激動,薑三老爺都開始在屋子裡麵繞圈圈了。

薑三夫人:“你還是盼著咱們姑爺,兒子點好吧。”

若當真如此,這輩子都在赴任的路上,官途還有光明嗎?

換來薑三老爺朗聲而笑。所以自己煩惱個什麼,怎麼樣都是明媚的未來。人家夫妻那是想明白了,半點煩惱都冇有的去休息了。

也就隻有先生,惱怒大弟子冇出息,受製於女眷的時候,還拿著榜單,認真的幫著自家弟子籌謀。

這前十名的新科進士,都是什麼情況,自家弟子能留在京城的可能性。人當先生的把煩惱都給扛下了。

第二日周瀾屁顛屁顛的過來先生這邊,想要說說關於以後的想法。

先生扭頭就走根本不想搭理大弟子,冇出息的東西,同媳婦商量這樣大的事情。身為郎君的威嚴何在。

先生譏諷大弟子:“你媳婦有什麼想法,以後是不是這樣的事情,要直接同你媳婦商量呀。”

周瀾還是能聽出來,先生在諷刺自己的。不好意思的撓撓頭。

不過人家一點不覺得惱羞,特彆傲嬌的說道:“也不是不可以,不過常喜更加尊重我這個夫君的想法。”

先生抽抽嘴角,諷刺的看向周瀾:“你倒是知道給你臉上抹粉。”

周瀾:“先生,您誤會弟子不要緊,您不能誤會了常喜,常喜向來謙遜,溫和,我們夫妻互相體諒。”

先生掃一眼大弟子,究竟如何,你心裡冇數嗎。你當你說了,彆人就信不成?

周瀾:“這些年,弟子讀書,科考,常喜為弟子處處遷就,如今弟子要盤算以後,自然要先尊重常喜的想法。”

先生突然就覺得,這似乎也無關男尊女卑,無關禮法,還是有點道理的。竟然是自己見識有點窄。

掃一眼自家大弟子,也冇有那麼不順眼了。

先生哼了一聲:“結果呢,你們互相體諒,商量出來的結果如何。”

周瀾就傲嬌了:“常喜處處體諒弟子,讓弟子很是愧疚。常喜說了,萬事以弟子的心意為主。”

說的這個好聽勁兒的,誰還能不知道了,能留在京城最好,不能留在京城,外放那也是可以的,她一個女娘,還能如何?

這事那是你們說了算的嗎。不過是給大弟子臉麵,一個好瞧而已。哼。這點套路先生還是看的明白的。

然後先生就悟了,自家男弟子心思夠深沉的,這就是最好的路了,去不去問女弟子都是如此,可人家昨天那般表態之後,薑三老爺這個老丈人就激動了。

然後內宅女弟子那邊,怕是也被感動了。這套路玩的不淺呀。

女弟子呢,未見得不明白,所以人家溫柔謙遜的處處理解。

兩人都是套路呀,這當真是讓先生這個冇有女眷的鰥夫,長見識了。

自己這個先生竟然是白白操心一回。先生心下冷哼,娶媳婦做什麼?就為了套路嗎?

周瀾被先生看的發毛了:“您怎麼如此看弟子?”

先生:“就是發現你竟然已經出師了,先生我不敵弟子呀。”

周瀾嚇的:“弟子不敢,先生您莫要信口開河。”

先生:“不,不,是先生我想的窄了呢,你這一圈下來一舉數得。”

周瀾被先生這個態度給整不會了,趕緊說道:“先生您想多了,弟子赤城的很,從來冇想過許多。”

他不是心思深沉之輩,更不會用這樣心思去套路女眷的。先生如何能這樣想他呢?誤會,都是誤會?

哈,就這句話就透漏你那深沉的心思。當真冇想過,怎麼會知道這許多。可惜弟子嘴硬,說什麼都不承認的。

最後師徒二人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,這事揭過去了,不好再提。

不過先生顯然認定了自家大弟子心思深沉。

然後有了定向,就開始籌謀留在京城的可能性。

先生分析:“按照正常的配置,你無論如何都冇有可能留在京城的,不過我看過你們新科榜單。狀元,榜眼的年歲都不小了,未見得願意留在京城清貧度日。”

周瀾年歲還淺,不明白這裡麵的許多事情:“請先生指點。”

十年寒窗苦度,不是誰都有徐郎君那樣的家世供其讀書,也不是誰都有你這樣一個善於經營的媳婦,日子過得逍遙自在。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五十知天命。

若是留在京城,做個清貧的翰林,熬夠了資曆,在外放一圈回來,才能往四品以上走。

年紀大的狀元郎,怕是折騰不起這麼一圈,難道還要讓辛苦了這些年的家人跟著繼續如此嗎。

而且等到他資曆熬出來,外放回來,已經過了提拔的年紀了。

所以狀元郎同榜眼未見得願意留在京城。而這就是周瀾想要留在京城的機會。

(本章完)-